评论丨图穷匕见 安倍改组内阁暴露什么野心?
增长防卫预算,更换防卫大臣,这两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比较忙。
先是2日举行内阁会议,批准2016年版《防卫白皮书》,今天又进行内阁改组,委任日本右翼女政客、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稻田朋美为防卫大臣。这一些列的动作背后,暴露出安倍有何企图?改组后的日本新一届内阁有什么变化?新的防卫大臣又是何许人也?
△2016年8月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新任内阁成员抵达首相府邸。
安倍内阁改组 基本骨架未改变
在新一届安倍内阁名单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由自民党政调会长稻田朋美担任防卫大臣。此外,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官房长官菅义伟、外务大臣岸田文雄、总务大臣高市早苗等关键位置的大臣全部得以留任,外界指出内阁基本骨架并未改变,表明安倍希望延续自己执政方针的想法。
右翼女政客稻田朋美担任防卫大臣
此次担任防卫大臣的稻田朋美,她一直被认为是右翼政客。除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外,她在修改和平宪法、扩军等问题上均与安倍步调一致。此外,稻田朋美还否认日本侵略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分析指出,此人出任防卫大臣,或将加剧日本防卫政策右倾化。
△稻田朋美,日本国会众议院议员,日本女性政治家、律师、税务师,自由民主党党员,2005年至今已连续4次当选众议院议员。(资料图)
稻田朋美部分极右言行:
否认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应承担战争责任,认为东京审判、波茨坦公告违反近代法的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
否定南京大屠杀,曾出席电影《南京的真实》的制作记者发布会,宣称包括百人斩在内的南京大屠杀都是虚构的。
主张甲级战犯合祀到靖国神社与昭和天皇停止参拜靖国神社没有因果关系。曾指责,“阻挠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忘恩之辈,没有资格说道德和教育”。
主张“强制从军慰安妇”是虚构的,要求日本政府撤回1993年的河野洋平谈话,要求美国众议院撤回众议院第121号决议(美国众议院2007年6月通过,该案谴责日本在二战期间强征亚洲其他国家妇女充当日军“慰安妇”的行为。)
支持日本核武装,称应根据国际形势加以研究。
8月3日,日本内阁改组名单出炉。在这份内阁名单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新任防卫大臣稻田朋美。
稻田朋美是日本较为典型的右翼政治人物,她积极参拜靖国神社、否定南京大屠杀,否认甲级战犯的战争罪行,主张日本应当发展核武器……通常中国读者所知的“右翼”观点和言论,在她身上几乎一应俱全。这样的人如今担任日本防卫大臣,统管日本军事力量,恐怕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安倍为何要让稻田朋美担任防卫大臣?
安倍之所以安排稻田担任此职,一方面是因为稻田的很多政治观点与安倍高度重合,甚至可能说了安倍“想说但不好说”的话。让稻田出任防卫相,可以更好地落实安倍在军事领域的各种想法;另一方面也是在培养稻田——很多人认为,稻田会是“后安倍时代”的首相人选,而让稻田出任重要阁僚——防卫大臣,正是在补齐稻田的履历,让稻田在未来的政治竞争中更具资本。
△稻田朋美(图片来源:CFP)
必须指出的是,防卫大臣是日本政府危机管理进程的重要环节。在日本周边发生各种“事态”时,防卫大臣往往要在第一时间指挥应对,而这第一时间的应对,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事态的走向——是用强硬手段造成危机升级,还是用灵活方式尽量避免风险失控,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防卫大臣的作用。
而现在,稻田出任此职,不由让人担心未来如果再出现各种情况,稻田的政治观点会导致她做出让危机升级的选择。同时,人们也会很自然地怀疑:安倍不是不知道稻田的风格,那么将稻田放在这个位置,是不是安倍故意要发挥稻田的这种风格呢?
内阁改组 安倍“超长期执政”企图显露
内阁人事的另一个特点是:安倍“超长期执政”的迹象已经浮现。
按照现行自民党党章,自民党总裁任期为三年,只能连任一次。因此,安倍的任期只能至2018年为止。但是,安倍周边早已放出风来,希望用修改党章等方式第二次连任,执政至2020年以后。因此,在此次组阁中,安倍将“后安倍世代”的有力人选岸田文雄留在“外相”位置,而没有让他转任更有权力的自民党干事长,并转而让支持自己再次留任的二阶俊博(77岁)出任干事长。另一方面,另一名“后安倍时代”人选石破茂则离开了内阁。这样一来,在今后两年,安倍身边应当还不至于出现特别强力的“接班人”。
“超长期执政” 仍旧是为了修宪
之所以需要时间,不仅仅是因为权力政治,还是因为安倍还有“宏大”的政治设计——此后,他要用一两年时间完成修宪,还要接下来将修宪成果落实,无论是建立正式的军队,还是推动国家正常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他才一定要为自己搭建一个长期甚至超长期执政的基础。
当然,为了实现长期执政,他也要平衡党内利益。在此次组阁中,他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持了派系平衡,让自民党各主要派阀都有位置,以争取党内对他的基本支持。
“安倍经济学” 背后 是为了换得政治支持
在政治安排的同时,安倍今天还抛出了重大经济决策——总额约2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众所周知,安倍于2012年底上台后,提出了“安倍经济学”,其核心是金融量化宽松、财政大规模刺激和产业上的结构改革。但是,前两项“印钱”政策实施近4年来,日本经济的深层指标未见好转,结构改革迟迟难有进展。这使得外界对安倍经济学的评价急转直下。
在这种情况下,安倍并没有拿出能够“治本”的办法,反而进一步将“印钱”进行到底。28万亿日元超过了日本半年的税收,而日本政府当前的国债余额已经高达1千万亿日元,相当于20年的税收。谁都知道,这笔钱是还不起、还不清的。关键问题就是这一债务危机是否会最终爆发。安倍这种做法,某种意义上仍然是在饮鸩止渴,一方面用印钱的方式拖延财政危机的到来,一方面希望继续制造一定程度的通胀,逐渐用货币泡沫淹没国债。但是,过去多届日本政府都用过这种办法,但最终都未见效果。安倍此次印钱,恐怕也只能是起到一剂“强心针”的作用而已。
当然,在印钱的背后,还会涉及到巨额的利益分配。这种利益分配,恰恰是换得政治支持和政治资本的重要方式。安倍乐于用“安倍经济学”,绝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学观点,更是出于政治考虑。而这种政策的最终受害者,恐怕还是日本国民。
文丨央视特约评论员 刘华
更多新闻
监制/唐怡 主编/侯振海
编辑/王烁
©央视新闻